有志不在年高,传承尚望年少——湖南日报小记者到兰天研学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


 

6月13日,湖南兰天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,他们年龄不一,大的十二三岁,小的七八岁,稍显稚嫩的脸庞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红色文化的推崇,他们就是湖南日报小记者们,冒着炎炎夏日,不惧高温酷暑,来到基地开展为期两天的研学实践活动。

“1910年,17岁的主席离开家乡,出门求学,临别时写了这首诗,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:孩儿立志出乡关,学不成名誓不还。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生无处不青山。同学们,从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毛主席从小就志向高远,目标坚定。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,对,首先就要有一个坚定的目标,然后朝着目标不懈地努力奋斗,大家说是不是啊。”跟着讲解员的脚步,同学们共同学习了曾公开发表的毛主席诗词,和诗词背后的故事,从中更深入地了解主席光辉伟岸的一生,和以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新中国的成立、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所经历的艰难万苦,他们的丰功伟绩,让后人景仰,让世代铭记。

 

 

“哇,好多的枪炮,这是98K。”国防教育馆里,数千件武器装备和模型,包括抗战时期的废旧枪支、弹药,二战时的战车,我国自行研制的炮弹等,让同学们目不睱接。“错了,同学们,这不是游戏里的98K,而是当时工农红军最主要的武器——中正式和汉阳造,这种枪打一枪要拉一下枪栓,确实是十分落后,但我们就是用这样落后的武器,赶跑了拿着歪把子机枪的日本帝国主义,打败了用美式武器装备起来的国民党反动派,因为我们是正义之师,是为人民谋解放、为中华民族谋独立的军队,这样的军队值不值得我们拥护啊?”讲解员铿锵的话语响彻在同学们的耳旁。

车辆博物馆里通过30多台经典展车,帮助同学们了解世界汽车科技发展历程,回顾中国汽车科技乃至科技变革史,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之间的关联,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。

 

 

公共安全体验馆里,涵盖自然灾害、交通安全、急救知识、高空逃生、公共安全卫生知识等在内的8个方面22个体验项目,让同学们在切身体验中,感受生命的可贵,增强安全防范意识,学会正确逃生方法和技能,为百分之百的那个“一”增添更大的底数。

晚上,随着雄雄燃起的篝火,在专业教官的带领下,同学们载歌载舞,拉开了才艺表演的序幕。别看大家年龄小,但说起才艺,可真不是吹的,唱歌、跳舞、朗诵、相声、小品等,样样在行,拿出来都是顶呱呱的,赢得围观大人们的阵阵掌声。尤其是在老师的引领下,每名小朋友轮流走到舞台上,对敬爱的家长“说句心里话”环节,更是听到小朋友们幼小的心灵里感恩、报答之心,让在场的所有人员深受感动。

“同学们年龄尚小,但是传承红色基因,培育感恩之心就要从小开始,通过切身体验,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埋上一颗种子,,把他们引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来,多多培育对国家、对社会有用的人才,这就是我们作为老师的根本职责,也是最大成就。感谢你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。”带队老师们临行前,纷纷拉着工作人员的手,感慨地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