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色文化,代代相传——青竹湖湘外国语学校1810班赴湖南省社会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


 

“孩儿立志出乡关,学不成名誓不还。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生无处不青山。”

7月10日下午,来自长沙市青竹湖湘外国语学校1810班的50名莘莘学子,在父母的陪伴下,来到湖南省社会教育实践基地红馆诗词长廊前,齐声朗诵一代伟人毛主席17岁离开家乡,准备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之前,写给父亲的《七绝·改诗赠父亲》,拉开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帷幕。

 

 

“红馆共分三个部分,一是诗词长廊,收集了毛主席公开发表的32首诗词手迹,二是50-70年代全国各地生产的7699种12260枚毛主席像章,三是50-70年代官窑567生产的毛主席瓷像。”随着讲解员的讲解,大家对红馆的建造背景和布置脉络逐渐清晰起来。

“哇,这么多像章,从来没见到过,一定要让我爷爷奶奶来看一下,他们经常跟我讲毛主席的故事,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,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,让我们一定要牢牢让住。看到这个,肯定高兴得不得了。”一名学生使劲把脸贴在像章展柜前欣喜地说。

“三、二、一”,随着讲解员一声令下,诗词拼接游戏开始了,只见不同小组的同学们争先恐后,同组的手疾眼快。“快去看看,下一句是什么,忘了!”一位同学喊道,只见另一位同学立马朝着诗词长廊飞奔而去,最终,游戏中排名第一、二名的小组都获得红馆精心准备的小礼品——极速飞车和银河战舰的体验券。

 

 

国防教育馆里的4样“宝贝”一直是参观者的最爱,对青竹湖湘的同学们来说,也不例外,只见他们围绕在“解放战争”中从国民党手里缴获的“美式吉普”前,摆着各种“POSS”拍照,指个某个零部件向讲解员咨询,有的还甚至爬上驾驶室里手握方向盘跃跃欲试,那认真的态度让人忍俊不禁,也为同学们的求知欲望深感欣慰。

 

 

每一次的参观,虽然时间不长,但红馆的红色之魂、国防教育馆的抗争精神、汽车百年馆的车史脉络仍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纷纷感到受益匪浅,不虚此行,并表示要努力学习,立志做红色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。